學系宗旨 |
培育資訊科技與創新應用的專業知能,兼顧理論探討與實務操作,啟發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透過專業與通識課程的訓練,孕育科技與人文素養,隨時掌握時代潮流趨勢脈動,與國際接軌,提昇全球移動力和競爭力。 |
|
學系沿革 |
資訊工程學系,於1995、1997、2000、2001年依序成立碩士、學士、碩專及博士班,2008年與花蓮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與學習科技研究所合併,2011年成立國際碩士班和學士班,同時招收本地與全球菁英人才,2022年獲教育部同意成立「人工智慧與創新應用碩士班」。現有20位專任教師,擁有國內外博士學歷及豐富產業經驗,分別投身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雲端運算與大數據分析、多媒體、電腦網路與分散式系統、資料庫與知識庫系統、VLSI與嵌入式系統設計、平行與分散式計算、行動與普及計算、軟體工程、密碼學與資訊安全、計算理論與演算法、人機互動系統、程式語言與編譯系統、生物資訊、最佳化與決策支援、學習科技等領域之教學與研究工作。研究所與大學部學生合計超過630位,其中包含來自全球三十多國家的外籍與交換生超過180位,與本籍生共同學習,激盪出跨文化交流火花。本系以培育兼具尖端資訊知識技能與全球視野的一流人才,及提升東部產業為主要目標。發展重點著重於透過電腦資訊相關科技,促進跨領域科技整合,擴展資訊科技在各領域之應用。 |
|
學系特色 |
- 陣容堅強、年輕有活力的師資:本系師資皆有國內、外博士學位,學有專精,表現優異,五成以上曾任職於業界,具有豐富實務經驗,知道如何培育學生具備日後就業所需之專業。
- 令人驕傲的研究表現:本系學術表現深獲外界肯定,平均每年每位教授皆能獲准執行一個以上之科技部或其他單位研究計畫,計畫經費與中正、中山及台科大等校資工系不相上下,研發成果足以媲美國內一流之同性質系所。
- 新穎先進的教學研究設備:本系位於理工學院二館三樓,占地3900平方公尺,設有 AR/VR教學體驗教室,蘋果電腦教室、4間教學電腦教室,3間伺服器機房及20間大型研究實驗室,空間舒適寬敞,設備儀器更新頻繁,24h高速、無線網路連線。
- 多元化且有特色的研究領域:研究領域多元,涵蓋時下熱門重要領域,多項計畫深耕在地,協助地方發展,建立與眾不同特色。
- 活潑又紮實的課程設計:課程豐富活潑,涵蓋資訊工程各領域,訓練紮實。課程設計採模組化學程制,基礎和核心學程奠定學生堅實的資工基本知識技能,「網路與系統學程」開啟學生對於先進電腦軟硬體和網路科技的認識,「多媒體與智慧計算學程」引領學生進入聲光影音和智慧型應用的世界,「智慧科技跨領域應用與實作學程」開創學生投身跨領域新天地的契機,「金融科技資訊人才培育學程」讓學生接軌金融科技產業,為全球經濟體系貢獻一己之力。
- 備受肯定的就學就業率:本系畢業生可繼續進修國內外資訊相關研究所,廣受相關領域系所青睞,成功進入國內外一流大學研究所深造,近年每年均有近半學生考取國立大學研究所。學士班設有五年修讀學、碩士學位辦法,學生可在五年之內完成學、碩雙學位。就業出路選擇廣,薪資高,校友分佈於工研院、資策會、台積電、聯發科、宏達電、鈊象、普鴻、華碩、BenQ、聯想、玉山銀行、中鋼等公私立機構。
- 如詩如畫的校園美景:本校已是花東著名旅遊景點,校園風景如詩如畫、有口皆碑,在其中學習與研究,實為一大享受。
- 融洽如家的學習環境:師生相處融洽、互動密切,每位學生所獲得之生活照顧與師生共同學習研究時間遠高於北、西部學校。
- 東台灣成立最早、規模最完整的資工系:本系成立迄今已包含博士班、碩士班、國際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學士班、國際學士班之完整體系,為東台灣資訊技術研發與人才培育之典範。
- 全台灣國際化程度最深、最全面的資工系:專業課程全英語教學,與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的國際生一同學習,與國際和大陸名校師生交流與交換。2014年起獲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委託,辦理混合型華語授課學士學程,協助友邦國家青年學子修習資訊工程學士學位,同時促進邦誼。
|
|
教學特色 |
- 扎根基礎、強化實力:零起點軟硬體系統教學,全方位實驗化程式設計能力培養,從基礎開始,在動手做中學習。
- 先進設備、四通八達:先進和每年更新的教學、實驗設備,校園網路與無線網路遍及所有教室、宿舍、及活動區,數位友善與高科技學習環境。
- 從廣而專、由淺而深:從基礎科學與工程的素養培育,到資訊領域的核心能力建構,進而依志趣投入資訊專業領域探索。課程地圖引導學生漸進式學習和檢驗,生涯進路圖提供學生清晰可循的方向和目標。
- 專題導向、跨足產研:專題課程與年度大賽讓學生發揮創意,總結實力;進駐研究實驗室讓學生跨足研究議題與產學合作,同時促進各年級間的垂直整合。
- 掌握核心、與時俱進:每年度檢討課程架構與課程綱要,培育核心能力、掌握世界趨勢,探索最新技術與知識。
- 全英授課、國際接軌:所有必修科目,皆同時開設中、英文班,與國際生一同學習,在東華看見世界。
- 關懷人文、兼容並包:提昇人文關懷,體現資訊倫理,鼓勵橫向跨領域,培育全方位和負責任的資訊人。
|
|
課程規劃
|
為了讓學習內容更加深化與廣化,提升跨領域整合能力,東華大學領先自96學年度起全面實施「課程學程化」,廣開副修或雙主修的空間,讓學生能夠更自主、更有彈性地安排所欲修習的領域和課程。在學程制度中,全校學生皆需修習通識課程(又稱校核心課程) 37學分接受博雅知識薰陶,培養獨立思考、融會貫通能力,實踐全人教育理念。資工系學士班(含國際組)學生須修讀本系的主修學程,包含「電資基礎學程」(23學分)、「資工核心(一)」(23學分)、與「資工核心(二)」(23學分)等三個學程。其中「電資基礎學程」為資工和電機系共通的院基礎學程,接受進入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訓練。「資工核心(一)」與「資工核心(二)」學程則涵蓋了修讀資工領域應該具備的各類軟、硬體與理論基礎知識。之後,再加上一個本系的專業學程(視為主修)或外系的任一個學程(視為副修),並滿足累計修讀至少132學分的規定,即可達畢業要求。為了因應跨領域的需求,本系專業選修學程包含『多媒體與智慧計算學程』(電腦繪圖、遊戲動畫、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VR&AR)、數位影音、電腦視覺、人工智慧、資料探勘、智慧型學習…等課程)、『網路與系統學程』(行動與雲端運算、大數據處理(Big Data Processing)、網路與通訊、物聯網、超大型積體電路、嵌入式系統、穿戴式系統、行動感測…等課程)、以及『跨領域整合學程』(結合資工、電機、文創、藝術等領域課程)。碩士班(含國際組)畢業學分為30學分(必修6學分、選修24學分)。碩士在職專班畢業學分為36學分(必修6學分、選修30學分)。博士班畢業學分為30學分(必修12學分、選修18學分)。 |
|
儀器設備
|
本系擁有東區唯一AR/VR教學體驗教室,配有最高規格先進設備;也設置有蘋果電腦教室、具備多媒體互動教學功能之通用電腦教室四間,數位邏輯設計實驗教室、以及VLSI設計實驗教室,三間伺服器機房。研究實驗室則包括影像與視訊處理實驗室、計算機系統實驗室、普及計算與資料管理實驗室、軟品工程實驗室、密碼與資訊安全實驗室、圖形與生物資訊演算法實驗室、編譯技術與嵌入式系統實驗室、多媒體互動技術實驗室、電腦視覺與虛擬實境實驗室、知識工程實驗室、人工智慧實驗室、數位影像與視覺計算實驗室、無線網路服務工程實驗室、連結網路與容錯計算實驗室、前端網路技術實驗室、智慧型系統實驗室、分散式計算實驗室、決策支援系統實驗室、網路運算與應用實驗室、學習科技實驗室等二十間,均具備充實完善之相關領域軟硬體設備。 |
|
研究特色
|
本系研究特色包括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多媒體、網路與系統、軟體系統與應用等。同時結合本校自然資源、環境以及生物科技等領域,從事整合性研究。各研究特色如下:
-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AI與深度學習正在全面改變世界,本系研究包括智慧遊戲、智慧人機互動、智慧媒體、智慧資料處理、智慧農業、智慧金融、智慧學習等。
- 多媒體:由於數位化科技與寬頻網路的普及,現代生活高度資訊化,也促成4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s、Content)平台與產業的匯流,其中「多媒體數位內容」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其研究領域包含多媒體系統、數位影音、電腦視覺、虛擬與擴增實境、人機互動密碼學與資訊安全等。
- 網路與系統:在此網路行動化,服務雲端化的時代,世界資訊科技產業多元發展,產業大洗牌。為取得領先地位,並強化資訊領域研究及產業提昇,本系推動以行動和雲端技術為中心的各項跨領域研究,如計算機網路與行動網路、雲端資料中心與服務、網路安全、超大型積體電路與嵌入式系統設計、計算理論與演算法等。
- 軟體系統與應用:行動與雲端技術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全新的軟體系統發展和應用服務提供模式,快速地朝向行動裝置和雲端兩個方向發展。行動、平行、與雲端分散式處理成為常態。本系掌握時代潮流,在軟體系統基礎,和行動雲端應用等各層面,均投注相當大的人力物力資源,主要研究領域包含資料庫與知識庫系統、軟體工程、程式語言與編譯系統、平行與分散式計算、行動與普及計算、雲端運算與大數據(Big Data)處理、生物資訊等。
|
|
校友出路
|
本系畢業校友出路包括:
- 進修:國內外資訊相關系所碩、博士班
- 就業:就業工作性質與內容包括人工智慧開會、物聯網應用、金融科技、軟體開發、雲端服務、大數據分析、網路管理與相關軟硬體開發、IC與硬韌體設計、系統分析與應用、企業資訊系統與資料庫管理、資訊安全管理、電子商務、網頁網站設計、創新行動應用、遊戲企劃製作、影音動畫設計製作、社群軟體應用、穿戴式軟硬體設計、電腦輔助學習應用等,範圍廣及各行業資訊部門。
|
|
未來發展
|
本系將持續朝向學術研究卓越、教學先進開放、學生輔導全面、和產學整合起飛的方向發展。在招生方面,除了持續加強國內宣傳之外,將特別強化國際、僑生及陸生招生,與雙聯學位機制。在教學方面,將朝先進科技和產學整合兩方面加強。先進科技包含人工智慧、雲端運算、大數據處理、物聯網以及穿戴式計算。產學整合則包含業師交流、產業專題與實習參訪。在研究方面仍將朝跨領域計畫、產學合作、成果深化與加值的方向持續推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