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物理學系

願景
培育「物理及相關科學之研究人才」、「科技研發與相關產業之人才」、與「物理師資與科學教育之教育人才」。
 
使命
本系著重於教導學生基本專業之知識與技能,配合高科技產業的人才需求,提供充分的物理專業知能課程與研究整合訓練,賦予畢業生未來在學術進修或各領域就業時的專業競爭力。
 
目標
「奠定物理及相關科學領域專業知識」、「培育獨立思考及訓練解決問題能力」、「建立實驗及整合知識的方法」、「拓展前瞻科技視野」、以及「培養物理及相關領域之科技人才」之各項目標。
 
學系沿革
本系學士班成立於民國86年,民國90年成立應用物理碩士班,博士班於民國92年成立,現任專任教師共17人,技術師1人及行政助理2人。為因應高科技產業對奈米光電與物理人才的需求,並維持物理系競爭力。民國104年應用物理所碩士班改制為一般組與國際組,而民國106年應用物理所博士班改制為一般組與國際組,以國際化為重要的方針,旨為培養學生在全球化的社會扮演具有競爭力的成員,以及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運作的能力。基於這個理念,迄今111學年度本系共計有碩士生12名和國際碩士班3名,博士生6名和國際博士班21名,及2位本籍博士後研究員和8位外籍博士後研究員。
 
學系特色
配合本系學士班學生參與教授研究之特色,特別鼓勵學士班學生提早接受教授指導進行科學研究;經由實作研究經驗啟發學生的研究興趣、能力與視野,並配合學士班專題研究課程、書報討論、學士論文、研究成果發表與競賽等活動,尤其可申請國科會大專生研究專題計畫,如此,課程設計係以銜接職業生涯為中心,強調誘發學生的專業生涯意識,使本系畢業生能迅速就業或繼續深造。
本系重視專業整合,提供整合專業知能的訓練,滿足碩博士班畢業生未來在學術進修或各領域就業時的專業背景需求。本系設有實質獎勵辦法鼓勵學生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提高學生出國參加會議的意願,藉以提升學生之研究與國際視野,增加其與國外研究團隊交流、互動以及自我表現機會,且有助於提升學生日後申請出國深造或就業時的競爭力與機會。
將與國內外大學、研究機構、博物館、科學教育單位、與產業界建立合作關係,並於第三學期(暑假期間)至上述各處進行實習課程,以增加東華物理學生實際經驗、與增廣學生視野,從做中學了解物理本質與實質應用,幫助學生未來職涯規劃。
 
教學特色
  • 鼓勵學士班學生提早參與教授研究與實驗室團隊進行科學研究,經由實作研究經驗啟發學生的研究興趣、能力與視野。
  • 開設專題研究、書報討論、學士論文等課程,配合研究成果發表與競賽等活動,並鼓勵優秀學生參與國際會議發表研究成果,提升本系畢業學生升學研究所或就業時的競爭力。
  • 為配合此國際化的發展,本系目前共有6位教師,合計共開包括普通物理等16門全英語授課課程,供本系大學部及研究生修習,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及國際化的視野。
  • 積極建立主修課程的數位化、課後同儕輔導機制及增加教學助教人數,以提升教學品質。
  • 至各研究機構、科學教育單位、與產業公司實習,增加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未來職涯規劃。
 
課程規劃
學士班
學士班課程採學程化設計,畢業條件以滿足通識相關規定及修滿四個學程為主,其中包含基礎科學學程(22學分)、物理核心(一)學程(22學分)與物理核心(二)學程(23學分)之三個必修學程,以及至少一個選自奈米與光電物理學程及理論與計算物理學程之專業選修學程。此學程化課程設計旨在精要且強化學科中各領域之核心學識,學生可依個別興趣或結合生涯規劃自由運用。

應用物理碩博士班
本系重視專業整合,配合科技發展趨勢設計主題課群,以生物物理、計算物理、奈米光電物理與凝態物理為核心領域,提供整合專業知能的訓練,滿足碩博士班畢業生未來在學術進修或各領域就業時的專業背景需求。應用物理碩士班一般組最低畢業學分數29學分(不含論文學分),其中包含專業必修8學分及專業選修21學分;國際組最低畢業學分數28學分(不含論文學分),其中包含專業必修10學分及專業選修18學分。應用物理博士班最低畢業學分數34學分,其中包含專業必修28學分及專業選修6學分。

 
儀器設備

教學實驗室分別依據學程設計與特色規劃,目前已設置兩間普通物理實驗室,以電磁學和力學、熱物理學為主之大二基礎物理實驗室,智慧物聯網(AIoT)、3D列印實驗室,以近代物理、熱力學與材料物理為主之大三基礎物理實驗室,電子學實驗室以及計算物理教學實驗室。

研究實驗室包括紅外線光譜實驗室、熱電材料量測實驗室、電子自旋共振實驗室、理論物理實驗室、掃描探針式顯微鏡實驗室、材料計算實驗室、奈米磁性實驗室、表面物理實驗室、半導體與介面物理實驗室、生物質譜實驗室。

本系現有實驗設備隨各教學實驗室與教授研究實驗室擴充逐年成長,目前已設置如X光光電子能譜儀、共軛焦顯微拉曼光譜儀、表面掃描探針顯微系統、電子順磁共振光譜儀、質譜儀、超導量子干涉震動磁量儀等大型研究設備與公用設施,可進行包含表面物理、奈米材料之光學與電子結構分析與生物物理相關實驗。此外,本系更積極向政府爭取設立宜花東地區物理圖書中心及貴重儀器中心,以落實東部地區科學教育與研究發展的基礎建設。

 
研究特色
本系具有之特色與競爭優勢為「研究整合」,除了各教師獨立研究之外,亦顧及實驗與理論的相互支援與配合。為鼓勵教師共同合作,本系將每位老師的研究專長整合發展為奈米光電物理研究群理論與計算物理研究群生物物理研究群三個跨領域研究群,並提供所需之研究設備配合款。
  1. 奈米光電物理研究群:探討奈米尺度下的磁性與光學特性研究及其前瞻性的光學應用
    研究群成員:郭永綱教授、馬遠榮教授、吳勝允教授、葉旺奇副教授、黃玉林副教授、曾賢德副教授、賴建智教授
  2. 理論與計算物理研究群:以計算物理研究方法探討材料特性及各式應用研究;探討原子,次原子基本性質與其多體系統現象
    研究群成員:李大興教授、林子強教授、張俊明副教授、陳企寧助理教授、劉承邦副教授、紀信昌副教授、葉振斌副教授、戴德昌副教授
  3. 生物物理研究群:研究奈米生物系統、催化反應機制及生物質譜的分析
    研究群成員:柯學初教授、鄭嘉良教授、彭文平教授

本系致力於與國內外各研究中心及大學之學術合作與交流,且已與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簽訂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建立實質合作關係,提供更多的相關研究資源,發展出更有研究質量及國際影響力之研究成果。以及本系也將繼續與各個科學教育單位合作,培養學生解說物理現象與原理能力,使學生能從做中學,增加物理瞭解,並對物理教育有所體認,進而致力科學教育事業。

 
校友出路
本系特色學程的設計,旨在提供學生發掘自我興趣與能力的機會,進而培養其專業素養與能力,以期畢業以後能馬上投入就業市場或者繼續深造。例如奈米光電物理學程的訓練,可使學生具備從事半導體、光電產業、以及材料研發的基本技能與科學基礎;生物物理學程則是因應台灣未來重點發展生物科技產業的政策,加強生物物理技術人材的培育;計算物理學程則訓練學生畢業後,投身資訊產業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傳統物理學的課程,則提供學生畢業後繼續從事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研究所的基礎;各學程之設計,亦提供了學生將來就讀電機、資訊、材料、生物技術等研究所所需之先修課程。另外一方面,學生若通過本校甄試程序,亦可修習東華大學教育學程,取得中等學校基礎科學教師資格。此外,本系亦將與科學教育單位建教合作,例如科工館,培育科學教育人才,為國家作育科學英才,為學生謀求新的出路。
 
未來發展
追尋上述願景,東華物理學系致力經營的是一個精緻、小而美且兼具專業與熱情的優質物理系。與基礎物理理論與實驗的相互配合,與整合校內外資源,例如與各研究機構與大學之學術合作機制,建立優質研究環境於各個物理領域。發揮最大科學教學效能,以建立具有特色的物理系所,進而擔任起東部地區的高等教育推廣、建教合作、應用科學發展及人才培育等的工作。加強國際合作,訂定交換教授和學生計畫,建立學生的國際觀。亦將與科學教育單位合作,培育科學教育人才,為學生謀求於科學教育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