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化學系

學系宗旨

培育理論與實驗並重,獨立自主的學習精神及研究態度,富有人文素養與外語能力之化學博、碩、學士之專業人才。

 
學系沿革

化學研究所成立於民國八十五年 ,招收碩士班研究生,八十七學年成立化學系,招收大學部學士班,九十學年成立化學研究所博士班。目前(111.09)大學部學士班,計有人數206人,研究所碩士班,計有人數31人,研究所博士班,計有人數17人,學生合計254人。師資方面共計12人,計有教授8名,副教授1名,助理教授3名。

 
學系特色

師資

學歷

研究領域

師資

學歷

研究領域

何彥鵬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化學博士 質譜分析
生物分析化學

劉鎮維

美國德州農業機械大學化學博士

無機化學

張海舟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化學博士 生物電子轉移
拉曼光譜

錢嘉琳

美國羅格斯大學化學博士 生物物理化學
核磁共振光譜學

劉福成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博士 無機化學
硼化學

朱家亮

加拿大阿爾伯達大學化學博士 有機合成

張秀華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博士 量子化學
理論計算

蘇宏基

瑞典隆德大學化學中心生技博士 生物感測器
電分析化學

梁剛荐

美國德州大學化學物理博士 生物資訊
化學資訊
毒理資訊
分子模擬

林哲仁

台灣大學化學博士 有機化學
材料化學

江政剛

臺灣大學化學博士 蛋白質體學
奈米生醫學

陳國庭

臺灣大學藥學博士 藥物化學
核醫化學
 
教學特色

課程學程化,有基礎科學學程,加強學生基礎學科之能力;化學核心學程,培育學生化學專業知能;學生可依個人興趣選擇認一專業選修學程;並搭配之實驗課程,培養專業理論與實驗技能兼備的化學專業人才。另開設專題研究和專題討論等選修課程,鼓勵學生動手作實驗、解決問題、印證課本的知識,普通和有機化學實驗每一位學生一組,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物理化學實驗則為每二人一組,充分讓學生有自己動手的機會,專題研究課程更有機會讓學生獨立完成研究主題。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精神及研究態度。
豐富的通識學程包括語文教育、人文與藝術、社會科學及數理科技等四個學群。經此課程架構希望培養學生除了具有專業本能和自我學習能力之外,並富含人文素養與外語能力之化學專業人才。

 

課程規劃

本系學士班最低畢業學分數128學分,必修67學分,由基礎科學學程(22學分)、化學核心(一)學程(24學分)、化學核心(二)學程(21學分)組成。專業選修學程由合成化學學程 (21 學分)、物化分析學程 (21學分)。校核心課程37學分。修滿必修學程、校核心課程、全校任一完整副修學程,並達本系最低畢業學分數,即可獲得本系畢業證書。
碩士班最低畢業學分數 22 學分,專業必修 10 學分,選修 12 學分。研二(含)以上學生每學期必須選修該學期所開設之專題討論(三)、(四)、專題演講(三)、(四);論文研究為研三(含)以上學生必修。每組學生至少選修該組訂定核心科目至少一門。
博士班最低畢業學分數 22學分,專業必修 16學分,專業選修 6 學分。

 

儀器設備

專業圖書:外文圖書65107冊,中文圖書124549冊,資料庫219種(如ACS, RSC, Elsevier, Springer, Wiley...等等),期刊紙本51種,微縮30種,視聽資料768種。儀器設備:核磁共振儀(400, 600 MHz),單晶x-光繞射儀,四級棒式質譜儀,熱差掃瞄熱卡計/熱重分析儀,光譜式橢圓儀,接觸角分析儀,氣相、液相層析質譜儀,氣相層析儀,粉末x-光繞射儀,臭氧產生器,高效能液相層析儀,旋光儀,氫化反應器,高速冷凍離心機,傅氏紅外光譜儀,紫外光可見光譜儀,圓二色性旋光儀,電噴灑游離質譜儀,熱分析儀,熱阻式蒸鍍機,螢光光譜儀,壓電晶體感測器,全自動蛋白質高效液相層析儀,中低壓蛋白質液向層析儀,原子力顯微鏡,多功能埽描式探針顯微鏡,基質輔助雷射脫附游離飛行時間式質譜儀,微盤酵素免疫分析儀 ,酵素免疫-螢光光譜儀,熱重分析質譜儀。教學實驗室4間有普化實驗室,有機實驗室,分析實驗室,物化實驗室。

 

研究特色

為因應全球科技產業之發展趨勢,研究之重點著重在於生物科技與材料科技,如有機金屬化合物、質譜分析、計算化學、化學感測器等,達成拓展專業知識與應用發展的基礎。並朝向跨領域整合具東部特色之"奈米科技"與"綠色能源科技"的方向。

 

校友出路

本系畢業生,在相關領域均有良好的發展與奉獻所學的機會,如石化、生技、製藥、電子、半導體、太陽能、紡織、環境檢測等產業。

 

未來發展

本系課程規劃注重化學各領域之均衡發展,包含有機、無機、分析、物化、生化以及材料等專業學科,並積極尋求跨領域學術研討,藉以開拓學生視野,培育多方位處理化學問題的能力與素養。研究方向除涵蓋有機、無機、物化、分析等四項傳統領域外,同時亦包含了材料化學及生物化學兩項重點研究領域。鼓勵老師們藉著團隊合作方式,開創出新的研究領域。